3000 年里红过的时装故事被谷歌搬上网,是野心还是情怀?
谷歌又弄新事情了之前躺着都能看遍全球博物馆这次将3000年的时尚史上线不出门也能试衣服?Google 艺术文化项目页面继用1个App装下全球艺术博物馆后,谷歌又出了虚拟现实的黑科技€€ €€将3000年的时尚潮流搬上网页。这次在时尚领域的新创意名为“所穿即文化”(We Wear Culture),是和包括丝绸博物馆在内的183个文化机构合作的项目。你是不是曾思考过穿衣背后的故事?电影《穿 Prada 的恶魔》在电影《穿 Prada 的恶魔》中,梅姨饰演的“女魔头”曾对着实习生 Andrea 1语点破:“你不知道那件毛衣实际上其实不仅仅是蓝色那末简单,既不是青绿色,也不是宝石色,实际上是天蓝色的
谷歌又弄新事情了
之前躺着都能看遍全球博物馆
这次将3000年的时尚史上线
不出门也能试衣服?
继用1个App装下全球艺术博物馆后,谷歌又出了虚拟现实的黑科技€€ €€将3000年的时尚潮流搬上网页。
这次在时尚领域的新创意名为“所穿即文化”(We Wear Culture),是和包括丝绸博物馆在内的183个文化机构合作的项目。
你是不是曾思考过穿衣背后的故事?
电影《穿 Prada 的恶魔》
在电影《穿 Prada 的恶魔》中,梅姨饰演的“女魔头”曾对着实习生 Andrea 1语点破:
“你不知道那件毛衣实际上其实不仅仅是蓝色那末简单,既不是青绿色,也不是宝石色,实际上是天蓝色的。”
“但是这个蓝色,代表着上百万美元和数不尽的工作机会……”
电影《穿 Prada 的恶魔》
普通人连色彩都说不清楚,衣服怎样来的更不用说。但其实时尚真的远不止衣服这么简单。
外媒评论说,“这个网站能让你愉快地度过1下午。不论是翻阅鞋子的历史,阅读潮人的故事,你对自己的衣橱多少会有新理解。”
谷歌这次合作的机构多达183个,包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更有来自中国的北京服装学院民族衣饰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等。
“We Wear Culture”1共合作了183个机构
该项目已于6月8号正式发布,旨在将跨度长达3000年的时尚1口气投放在谷歌的艺术平台上,藏品高达将近3万件,能看出背后的野心之大。
它的难度不但在于要处理深不见底的数据库,而且必须采取1个全新的分类法加以显现。
如今完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We Wear Culture”背后存在巨大的挑战。
谷歌的这个时尚项目1共分为4个版块,分别是The Icons、The Movement、The Making Of 和 The Arts,并设置有超过400多个有趣的专题内容。
时尚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在The Icons栏目中做了详实的分类和介绍。
包括时装制造者设计师本身和影响力甚大的风格偶像。她们利用本身对时尚的理解和创造,改变着我们着装的方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收藏的Coco Chanel珍贵的初期衣饰,1度打破了当时着装传统的中性剪裁,在线上你都能以近距离观赏到其细节设计。
Coco Chanel 初期作品,目前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Coco Chanel 初期设计的女式茄克,解放了女性的腰部
而The Movements栏目中主要着眼于时尚产业发展中重要的外部因素。从世界各地的街头文化,到政治运动和时尚组织,它们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时尚界。
在时尚界炙手可热的Dries Van Noten,就来自你可能从未听说过的时尚设计师群体“安特卫普6君子”。
如今你能在栏目的线上逐一认识这些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及其风格标新立异的设计作品。
而在大众所接触的时装中,原材料和细节设计常常最易被人忽视。
Google的该项目不但聚焦外在的时装情势,更是另辟蹊径开设The Making Of版块,捕捉了大量值得被传承的工艺和唯一无2的原材料,这些均是稀缺的艺术文化资源。
如现今日本最具美感的传统服装和服,它的前世今生、制作工艺、材料选择、图案打版,这些值得被欣赏的细枝末节你都可以在线上1览无余。
同时时尚作为艺术文化的探索,它也在影响着艺术本身。通过The Arts这个栏目,你能看到无数珍贵的可谓艺术的设计作品,和塑造了时期审美的摄影大师。
你1定见过这些经典的肖像和广告作品,但你还需要知道这是来自Irving Penn。
Irving Penn摄影作品€€€€伊夫圣罗兰肖像、黑白手袋广告
药厂一般穿什么工作服6月16日正是他的100周年诞辰,The Arts也专门为他做了专题,以记念这位风格鲜明,眼光出色的摄影大师。
该项目还有1个引发讨论的点,那就是提供了1种全新的线上体验€€€€利用可虚拟现实的Google Cardboard,直接360度视察藏品、展览。
Google旨在建立1个可参与性的平台,将用户和线上内容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你可以在线全方位地视察Coco Chanel 的小黑裙,Vivienne Westwood 的紧身胸衣,近距离以非凡的细节进1步了解这些久长不衰的单品。
还有1些有趣的专题内容,像“Style Through The Centuries”,记录了从17世纪到目前21世纪的演化进程,和每一个时期的代表性衣饰。
“The celebrity muses”专题中,介绍了多个设计师和其时尚缪斯之间的传奇故事。
“We Wear Culture”项目体量的庞大和丰富程度没法用只言片语完全部现。
对我们这些终端受众来讲,将其形容成史无前例的时尚宝藏和稀缺的学习工具1点都不为过。
毕竟,其实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前去参观川久保玲的个人展抑或是能在恰当的时间正好遇上Irving Penn的百年展。
何况,所有的展览品都有1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脆弱,而且展出时间和地点有限。
就算是下了狠心策划全球展览,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本钱都不是1笔小数目。所以在这点上,Google的新项目提供了1个较为完备的解决途径。
而从其合作火伴文化机构的角度来讲,无疑提供了1个更好的暴光手段。网站上的作品底下都会标注相应的来源,链接会直达该官方的地址。
比较知名的艺术机构能取得进1步的传播,而对那些来自偏僻地区的小众机构,像来自尼日利亚的艺术基金会等,这是与外界进行更好地交换的渠道,在这点上可谓意义非凡。
在沙发上葛优躺,就可以逛遍世界知名美术馆的白天梦已实现了。早在 2010 年,来自孟买的工程师 Amit Sood 就启动了 Google 的艺术项目。在时尚之前,博物馆的虚拟现实也已成熟了。
去年,谷歌新推了1个App €€€€Google Arts & Culture。这个具有强大艺术文化数据库的App,包括了全球70多个国家的1000多个艺术博物馆的馆藏及资料。
你可以点击艺术家、艺术运动、历史人物等不同类目来涨知识。也能够了解某件艺术作品的幕后故事,比如被盗的纳粹艺术品是怎样回事。
艺术家种别
如果是猫奴,你可以看看公元前200年的“猫”作;你是迷恋红色的逼迫症患者,还能看遍“红色”主题的艺术。
这款App的强大的地方在于,结合了谷歌街景地图和VR视频,让你能有逛博物馆的现场感。
戴上“虚拟实境视频”,穿越回2500年前看看古希腊的庙宇。
固然艺术品放大看也是超高清,由于相机的像素高达10亿像素级。
传说中可以DIY 的Google Cardboard
回到谷歌本身来讲,这个项目又代表了甚么样的野心和意义呢?
在接受 Bof 的采访中,谷歌方面已明确表示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所做的任何举动都没有直接的商业价值,让艺术更进1步。但从时尚的本质来分析,它历来都是立足于时下的产业。该产业中的时装创造者,他们生产的内容构成了品牌,再由各大平台输送传播到消费者手上。
而在这进程中,品牌和对应的消费者是时尚产业需直面的角色。
正如Bof的评论所说,谷歌的这个项目更像是1个时光胶囊。它如何融会进品牌,进行与消费者的连接,是1大困难。
Ins上Zara的标签将近两千万, 已成为实时时尚的代表
目前该项目可在谷歌的艺术平台上阅读,也已开发了线上的App,但是很遗憾……这1切均需要科学上网才能看到。